三种模型使用场景
- BIO 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比较小且固定的架构,这种方式对服务器资源要求比较高,并发局限于应用中。
- JDK1.4以前的唯一选择,但程序简单易理解。
- NIO 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(轻操作)的架构,比如聊天服务器,弹幕系统,服务器间通讯等。
- 编程比较复杂,JDK1.4 开始支持。
- AIO 方式使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(重操作)的架构,比如相册服务器,充分调用 OS 参与并发操作。
- 编程比较复杂,JDK7 开始支持。
BIO深入剖析
Java BIO 就是传统的 java io 编程,其相关的类和接口在 java.io
BIO是同步阻塞,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连接一个线程,即客户端有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就需要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,如果这个连接不做任何事情会造成不必要的线程开销,可以通过线程池机制改善(实现多个客户连接服务器).
传统BIO实现
传统的服务端和客户端设计:
public class Server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==服务器的启动==");
// (1)注册端口
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= new ServerSocket(8888);
//(2)开始在这里暂停等待接收客户端的连接,得到一个端到端的Socket管道
Socket socket = serverSocket.accept();
//(3)从Socket管道中得到一个字节输入流。
InputStream is = socket.getInputStream();
//(4)把字节输入流包装成自己需要的流进行数据的读取。
BufferedReader br = new BufferedReader(new InputStreamReader(is));//字节流转化为字符流接收:->字节输入流->字符输入流->缓冲字符输入流
//(5)读取数据
String line ;
if((line = br.readLine())!=null){
System.out.println("服务端收到:"+line);
}
}
}
//
public class Client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==客户端的启动==");
// (1)创建一个Socket的通信管道,请求与服务端的端口连接。
Socket socket = new Socket("127.0.0.1",8888);
// (2)从Socket通信管道中得到一个字节输出流。
OutputStream os = socket.getOutputStream();
// (3)把字节流改装成自己需要的流进行数据的发送
PrintStream ps = new PrintStream(os);//利用Print流包装比较低级的输出流
// (4)开始发送消息
ps.println("我是客户端,我想约你吃小龙虾!!!");
ps.flush();
}
}
在以上通信中,服务端会一致等待客户端的消息,如果客户端没有进行消息的发送,服务端将一直进入阻塞状态。同时服务端是按照行获取消息的,这意味着客户端也必须按照行进行消息的发送,否则服务端将进入等待消息的阻塞状态。
BIO多发多收
在上面的案例中,不支持反复收发信息。
在客户端侧,在Print流的基础上,我们采用scanner来检测输入,一旦获得一行输入,则通过socket推送消息:
while(true){
System.out.print("请说:");
String msg = sc.nextLine();
ps.println(msg);
ps.flush();
}
在服务端侧,改为循环接收消息即可:
while((msg = br.readLine()) != null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服务端接收到:"+ msg);
}
BIO多客户端
由于服务端只有一个线程,所以无法接受多个客户端发来的请求。
我们在服务端多添加几个线程即可实现多客户端并发:
服务端测,我们针对每一个新socket连接,就应该使用一个独立的线程对象来处理本次IO操作:
while(true){
Socket socket = ss.accept();
// 3、创建一个独立的线程来处理与这个客户端的socket通信需求。
new ServerThreadReader(socket).start();
}
//ServerThreadReader
public void run() {
try {
// 从socket对象中得到一个字节输入流
InputStream is = socket.getInputStream();
// 使用缓冲字符输入流包装字节输入流
BufferedReader br = new BufferedReader(new InputStreamReader(is));
String msg;
while((msg = br.readLine())!=null){
System.out.println(msg);
}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客户端侧,实现与前无异。
小结
- 每个Socket接收到,都会创建一个线程,线程的竞争、切换上下文影响性能;
- 每个线程都会占用栈空间和CPU资源;
- 并不是每个socket都进行IO操作,无意义的线程处理;
- 客户端的并发访问增加时。服务端将呈现1:1的线程开销,访问量越大,系统将发生线程栈溢出,线程创建失败,最终导致进程宕机或者僵死,从而不能对外提供服务。
伪异步IO编程
使用线程池来解决线程利用问题:
服务端侧:
//server
// 初始化一个线程池对象
HandlerSocketServerPool pool = new HandlerSocketServerPool(3,10);
while(true){
Socket socket = ss.accept();
// 3、把socket对象交给一个线程池进行处理,
// 把socket封装成一个任务对象交给线程池处理
Runnable target = new ServerRunnableTarget(socket);
pool.execute(target);
}
//ServerRunnableTarget
...
//HandlerSocketServerPool
// 1、创建一个线程池的成员变量用于存储一个线程池对象
private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;
/**
* 2、创建这个类的对象的时候就需要初始化线程池对象
*/
public HandlerSocketServerPool(int maxThreadNum , int queueSize){
executorService = new ThreadPoolExecutor(3,maxThreadNum,120
, TimeUnit.SECONDS, new ArrayBlockingQueue<Runnable>(queueSize));
}
/**
* 3、提供一个方法来提交任务给线程池的任务队列来暂存,等着线程池来处理
*/
public void execute(Runnable target){
executorService.execute(target);
}
小结
- 伪异步io采用了线程池实现,因此避免了为每个请求创建一个独立线程造成线程资源耗尽的问题,但由于底层依然是采用的同步阻塞模型,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- 如果单个消息处理的缓慢,或者服务器线程池中的全部线程都被阻塞,那么后续socket的i/o消息都将在队列中排队。新的Socket请求将被拒绝,客户端会发生大量连接超时。
基于BIO实现文件上传
前面我们都是基于字符流来进行的数据传输,那么BIO能实现任意格式的文件传输吗?
在客户端侧,为了支持分段数据传输(先传输文件类型,再传输具体文件),我们采用经过包装的字节输出流:DataOutputStream
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try(
InputStream is = new FileInputStream("C:\\Users\\dlei\\Desktop\\BIO,NIO,AIO\\文件\\java.png");
){
// 1、请求与服务端的Socket链接
Socket socket = new Socket("127.0.0.1" , 8888);
// 2、把字节输出流包装成一个数据输出流
DataOutputStream dos = new DataOutputStream(socket.getOutputStream());
// 3、先发送上传文件的后缀给服务端
dos.writeUTF(".png");
// 4、把文件数据发送给服务端进行接收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
int len;
while((len = is.read(buffer)) > 0 ){
dos.write(buffer , 0 , len);
}
dos.flush();
Thread.sleep(10000);
}catch (Exception e)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
服务端侧,为了保证多客户端,依旧采用之前的设计:
public class ServerReaderThread extends Thread {
private Socket socket;
public ServerReaderThread(Socket socket){
this.socket = socket;
}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try{
// 1、得到一个数据输入流读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
DataInputStream dis = new DataInputStream(socket.getInputStream());
// 2、读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文件类型
String suffix = dis.readUTF();
System.out.println("服务端已经成功接收到了文件类型:" + suffix);
// 3、定义一个字节输出管道负责把客户端发来的文件数据写出去
OutputStream os = new FileOutputStream("C:\\Users\\dlei\\Desktop\\BIO,NIO,AIO\\文件\\server\\"+
UUID.randomUUID().toString()+suffix);
// 4、从数据输入流中读取文件数据,写出到字节输出流中去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
int len;
while((len = dis.read(buffer)) > 0){
os.write(buffer,0, len);
}
os.clos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服务端接收文件保存成功!");
}catch (Exception e)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
发现服务端侧报错:
原因与之前说的一致,当服务端发现客户端已经关闭socket后也会一并关闭连接
解决:客户端侧加入关闭机制
socket.shutdownOutput(); // 通知服务端这边的数据发送完毕了,可以关闭连接了
在BIO模式下,客户端怎么发送,服务端就要怎么接收,流通常是配合使用的。
BIO端口转发思想
需求:实现一个客户端发送,多个客户端接收。类似于网游和实时聊天系统
在服务端侧,定义一个静态集合用来存储在线socket:
public static List<Socket> allSocketOnLine = new ArrayList<>();
并利用额外线程从该集合中取出socket,发送数据:
private void sendMsgToAllClient(String msg) throws Exception {
for (Socket sk : Server.allSocketOnLine) {
PrintStream ps = new PrintStream(sk.getOutputStream());
ps.println(msg);
ps.flush();
}
}
NIO深度剖析
- Java NIO(New IO)也有人称之为 java non-blocking IO是从Java 1.4版本开始引入的一个新的IO API,可以替代标准的Java IO API。NIO与原来的IO有同样的作用和目的,但是使用的方式完全不同,NIO支持面向缓冲区的、基于通道的IO操作。NIO将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文件的读写操作。NIO可以理解为非阻塞IO,传统的IO的read和write只能阻塞执行,线程在读写IO期间不能干其他事情,比如调用socket.read()时,如果服务器一直没有数据传输过来,线程就一直阻塞,而NIO中可以配置socket为非阻塞模式。
- NIO 相关类都被放在 java.nio 包及子包下,并且对原 java.io 包中的很多类进行改写。
- NIO 有三大核心部分:Channel( 通道) ,Buffer( 缓冲区), Selector( 选择器)
- Java NIO 的非阻塞模式,使一个线程从某通道发送请求或者读取数据,但是它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数据,如果目前没有数据可用时,就什么都不会获取,而不是保持线程阻塞,所以直至数据变的可以读取之前,该线程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。 非阻塞写也是如此,一个线程请求写入一些数据到某通道,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写入,这个线程同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。
- 通俗理解:NIO 是可以做到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多个操作的。假设有 1000 个请求过来,根据实际情况,可以分配20 或者 80个线程来处理。不像之前的阻塞 IO 那样,非得分配 1000 个。
NIO与BIO比较
- BIO 以流的方式处理数据,而 NIO 以块的方式处理数据,块 I/O 的效率比流 I/O 高很多
- BIO 是阻塞的,NIO 则是非阻塞的
- BIO 基于字节流和字符流进行操作,而 NIO 基于 Channel(通道)和 Buffer(缓冲区)进行操作,数据总是从通道读取到缓冲区中,或者从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。Selector(选择器)用于监听多个通道的事件(比如:连接请求,数据到达等),因此使用单个线程就可以监听多个客户端通道
NIO | BIO |
---|---|
面向缓冲区(Buffer) | 面向流(Stream) |
非阻塞(Non Blocking IO) | 阻塞IO(Blocking IO) |
选择器(Selectors) |
三大核心组件图解
缓冲区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,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。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,并提供了一组方法,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。相比较直接对数组的操作,Buffer API更加容易操作和管理。
Java NIO的通道类似流,但又有些不同:既可以从通道中读取数据,又可以写数据到通道。但流的(input或output)读写通常是单向的。 通道可以非阻塞读取和写入通道,通道可以支持读取或写入缓冲区,也支持异步地读写。
Selector是 一个Java NIO组件,可以能够检查一个或多个 NIO 通道,并确定哪些通道已经准备好进行读取或写入。这样,一个单独的线程可以管理多个channel,从而管理多个网络连接,提高效率。
每个 channel 都会对应一个 Buffer
一个线程对应Selector , 一个Selector对应多个 channel(连接)
程序切换到哪个 channel 是由事件决定的
Selector 会根据不同的事件,在各个通道上切换
Buffer 就是一个内存块 , 底层是一个数组
数据的读取写入是通过 Buffer完成的 , BIO 中要么是输入流,或者是输出流, 不能双向,但是 NIO 的 Buffer 是可以读也可以写。
- Java NIO系统的核心在于:通道(Channel)和缓冲区 (Buffer)。通道表示打开到 IO 设备(例如:文件、 套接字)的连接。若需要使用 NIO 系统,需要获取 用于连接 IO 设备的通道以及用于容纳数据的缓冲 区。然后操作缓冲区,对数据进行处理。简而言之,Channel 负责传输, Buffer 负责存取数据
Buffer-缓冲区
一个用于特定基本数据类 型的容器。由 java.nio 包定义的,所有缓冲区都是 Buffer 抽象类的子类。Java NIO 中的 Buffer 主要用于与 NIO 通道进行交互,数据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,从缓冲区写入通道中的。
Buffer 就像一个数组,可以保存多个相同类型的数据。根 据数据类型不同 ,有以下 Buffer 常用子类:
- ByteBuffer
- CharBuffer
- ShortBuffer
- IntBuffer
- LongBuffer
- FloatBuffer
- DoubleBuffer
上述 Buffer 类 他们都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管理数据,只是各自 管理的数据类型不同而已。都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取一个 Buffer 对象:
static XxxBuffer allocate(int capacity) : 创建一个容量为capacity 的 XxxBuffer 对象
缓冲区基本属性
Buffer 中的重要概念:
- 容量 (capacity) :作为一个内存块,Buffer具有一定的固定大小,也称为"容量",缓冲区容量不能为负,并且创建后不能更改。
- **限制 (limit)**:表示缓冲区中可以操作数据的大小(limit 后数据不能进行读写)。缓冲区的限制不能为负,并且不能大于其容量。 写入模式,限制等于buffer的容量。读取模式下,limit等于写入的数据量。
- **位置 (position)**:下一个要读取或写入的数据的索引。缓冲区的位置不能为 负,并且不能大于其限制
- **标记 (mark)与重置 (reset)**:标记是一个索引,通过 Buffer 中的 mark() 方法 指定 Buffer 中一个特定的 position,之后可以通过调用 reset() 方法恢复到这 个 position.
标记、位置、限制、容量遵守以下不变式: 0 <= mark <= position <= limit <= capacity - 图示:
Buffer常见方法
- Buffer clear() 清空缓冲区并返回对缓冲区的引用,直到下一次写入前,不会真正清除数据,只是把position置0
- Buffer flip() 为 将缓冲区的界限设置为当前位置,并将当前位置重置为 0
- int capacity() 返回 Buffer 的 capacity 大小
- boolean hasRemaining() 判断缓冲区中是否还有元素
- int limit() 返回 Buffer 的界限(limit) 的位置
- Buffer limit(int n) 将设置缓冲区界限为 n, 并返回一个具有新 limit 的缓冲区对象
- Buffer mark() 对缓冲区设置标记
- int position() 返回缓冲区的当前位置 position
- Buffer position(int n) 将设置缓冲区的当前位置为 n , 并返回修改后的 Buffer 对象
- int remaining() 返回 position 和 limit 之间的元素个数
- Buffer reset() 将位置 position 转到以前设置的 mark 所在的位置
- Buffer rewind() 将位置设为为 0, 取消设置的 mark
缓冲区数据操作
Buffer 所有子类提供了两个用于数据操作的方法:get()put() 方法 取获取 Buffer中的数据
- get() :读取单个字节
- get(byte[] dst):批量读取多个字节到 dst 中
- get(int index):读取指定索引位置的字节(不会移动 position)
放到 入数据到 Buffer 中
- put(byte b):将给定单个字节写入缓冲区的当前位置
- put(byte[] src):将 src 中的字节写入缓冲区的当前位置
- put(int index, byte b):将指定字节写入缓冲区的索引位置(不会移动 position)
使用Buffer读写数据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:
- 1.写入数据到Buffer
- 2.调用flip()方法,转换为读取模式
- 3.从Buffer中读取数据
- 4.调用buffer.clear()方法或者buffer.compact()方法清除缓冲区
直接与非直接缓冲区
byte byffer
可以是两种类型,一种是基于直接内存(也就是非堆内存);另一种是非直接内存(也就是堆内存)。对于直接内存来说,JVM将会在IO操作上具有更高的性能,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本地系统的IO操作。而非直接内存,也就是堆内存中的数据,如果要作IO操作,会先从本进程内存复制到直接内存,再利用本地IO处理。
从数据流的角度,非直接内存是下面这样的作用链:
本地IO-->直接内存-->非直接内存-->直接内存-->本地IO
而直接内存是:
本地IO-->直接内存-->本地IO
很明显,在做IO处理时,比如网络发送大量数据时,直接内存会具有更高的效率。直接内存使用allocateDirect创建,但是它比申请普通的堆内存需要耗费更高的性能。不过,这部分的数据是在JVM之外的,因此它不会占用应用的内存。所以,当有很大的数据要缓存,并且生命周期又很长,那么就比较适合使用直接内存。只是一般来说,如果不是能带来很明显的性能提升,还是推荐直接使用堆内存。字节缓冲区是直接缓冲区还是非直接缓冲区可通过调用其 isDirect() 方法来确定。
使用场景
- 有很大的数据需要存储,它的生命周期又很长
- 适合频繁的IO操作,比如网络并发场景
Channel-通道
通道是由 java.nio.channels 包定义的。Channel 表示 IO 源与目标打开的连接。 Channel 类似于传统的“流”。只不过 Channel 本身不能直接访问数据,Channel 只能与 Buffer 进行交互。
public interface Channel extends Closeable{}
NIO 的通道类似于流,但有些区别如下:
通道可以同时进行读写,而流只能读或者只能写
通道可以实现异步读写数据
通道可以从缓冲读数据,也可以写数据到缓冲:
BIO 中的 stream 是单向的,例如 FileInputStream 对象只能进行读取数据的操作,而 NIO 中的通道(Channel)是双向的,可以读操作,也可以写操作。
常用实现类
- FileChannel:用于读取、写入、映射和操作文件的通道。
- DatagramChannel:通过 UDP 读写网络中的数据通道。
- SocketChannel:通过 TCP 读写网络中的数据。
- ServerSocketChannel:可以监听新进来的 TCP 连接,对每一个新进来的连接都会创建一个 SocketChannel。 【ServerSocketChannel类似于 ServerSocket , SocketChannel 类似于 Socket】
FileChannel
int read(ByteBuffer dst) 从Channel 到 中读取数据到 ByteBuffer
long read(ByteBuffer[] dsts) 将Channel 到 中的数据“分散”到 ByteBuffer[]
int write(ByteBuffer src) 将ByteBuffer 到 中的数据写入到 Channel
long write(ByteBuffer[] srcs) 将ByteBuffer[] 到 中的数据“聚集”到 Channel
long position() 返回此通道的文件位置
FileChannel position(long p) 设置此通道的文件位置
long size() 返回此通道的文件的当前大小
FileChannel truncate(long s) 将此通道的文件截取为给定大小
void force(boolean metaData) 强制将所有对此通道的文件更新写入到存储设备中
从本地文件读取字节到控制台
public class ChannelTest {
@Test
public void read() throws Exception {
// 1、定义一个文件字节输入流与源文件接通
FileInputStream is = new FileInputStream("data01.txt");
// 2、需要得到文件字节输入流的文件通道
FileChannel channel = is.getChannel();
// 3、定义一个缓冲区
ByteBuffer buffer = ByteBuffer.allocate(1024);
// 4、读取数据到缓冲区
channel.read(buffer);
buffer.flip();
// 5、读取出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输出即可
String rs = new String(buffer.array(),0,buffer.remaining());
System.out.println(rs);
}
注意:由于定义的缓冲区是1024字节的,当我们使用通道来读取的时候,并不知道要读到哪里,所以要指定读取区间,我们使用了buffer.flip()将position重置到0,并使用buffer.remaining()指定结束位置。
完成文件复制
注意:应该使用两个通道来完成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,对于缓冲区的操作如下:
while(true){
// 必须先清空缓冲然后再写入数据到缓冲区
buffer.clear();
// 开始读取一次数据
int flag = isChannel.read(buffer);
if(flag == -1){//-1表示当前数据流已经读取完毕
break;
}
// 已经读取了数据 ,把缓冲区的模式切换成可读模式
buffer.flip();
// 把数据写出到
osChannel.write(buffer);
}
分散和聚集
分散读取(Scatter ):是指把Channel通道的数据读入到多个缓冲区中去
聚集写入(Gathering )是指将多个 Buffer 中的数据“聚集”到 Channel。
//分散和聚集
@Test
public void test() throws IOException{
RandomAccessFile raf1 = new RandomAccessFile("1.txt", "rw");
//1. 获取通道
FileChannel channel1 = raf1.getChannel();
//2. 分配指定大小的缓冲区
ByteBuffer buf1 = ByteBuffer.allocate(100);
ByteBuffer buf2 = ByteBuffer.allocate(1024);
//3. 分散读取
ByteBuffer[] bufs = {buf1, buf2};
channel1.read(bufs);
for (ByteBuffer byteBuffer : bufs) {
byteBuffer.flip();
}
System.out.println(new String(bufs[0].array(), 0, bufs[0].limit()));
System.ou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");
System.out.println(new String(bufs[1].array(), 0, bufs[1].limit()));
//4. 聚集写入
RandomAccessFile raf2 = new RandomAccessFile("2.txt", "rw");
FileChannel channel2 = raf2.getChannel();
channel2.write(bufs);
}
transferFrom():从目标通道中去复制原通道数据
transferTo():把原通道数据复制到目标通道
Selector-选择器
选择器(Selector) 是 SelectableChannle 对象的多路复用器,Selector 可以同时监控多个 SelectableChannel 的 IO 状况,也就是说,利用 Selector可使一个单独的线程管理多个 Channel。Selector 是非阻塞 IO 的核心
- Java 的 NIO,用非阻塞的 IO 方式。可以用一个线程,处理多个的客户端连接,就会使用到 Selector(选择器)
- Selector 能够检测多个注册的通道上是否有事件发生(注意:多个 Channel 以事件的方式可以注册到同一个Selector),如果有事件发生,便获取事件然后针对每个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这样就可以只用一个单线程去管理多个通道,也就是管理多个连接和请求。
- 只有在 连接/通道 真正有读写事件发生时,才会进行读写,就大大地减少了系统开销,并且不必为每个连接都创建一个线程,不用去维护多个线程
- 避免了多线程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导致的开销
选择器(Selector)的应用
创建 Selector :通过调用 Selector.open() 方法创建一个 Selector。
Selector selector = Selector.open();
向选择器注册通道:SelectableChannel.register(Selector sel, int ops)
//1. 获取通道
ServerSocketChannel ssChannel = ServerSocketChannel.open();
//2. 切换非阻塞模式
ssChannel.configureBlocking(false);
//3. 绑定连接
ssChannel.bind(new InetSocketAddress(9898));
//4. 获取选择器
Selector selector = Selector.open();
//5. 将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上, 并且指定“监听接收事件”
ssChannel.register(selector, SelectionKey.OP_ACCEPT);
当调用 register(Selector sel, int ops) 将通道注册选择器时,选择器对通道的监听事件,需要通过第二个参数 ops 指定。可以监听的事件类型(用 可使用 SelectionKey 的四个常量 表示):
- 读 : SelectionKey.OP_READ (1)
- 写 : SelectionKey.OP_WRITE (4)
- 连接 : SelectionKey.OP_CONNECT (8)
- 接收 : SelectionKey.OP_ACCEPT (16)
- 若注册时不止监听一个事件,则可以使用“位或”操作符连接。
int interestSet = SelectionKey.OP_READ|SelectionKey.OP_WRITE
AIO
Java AIO(NIO.2) : 异步非阻塞,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有效请求一个线程,客户端的I/O请求都是由OS先完成了再通知服务器应用去启动线程进行处理。
BIO | NIO | AIO |
---|---|---|
Socket | SocketChannel | 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|
ServerSocket | ServerSocketChannel | 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 |
与NIO不同,当进行读写操作时,只须直接调用API的read或write方法即可, 这两种方法均为异步的,对于读操作而言,当有流可读取时,操作系统会将可读的流传入read方法的缓冲区,对于写操作而言,当操作系统将write方法传递的流写入完毕时,操作系统主动通知应用程序
即可以理解为,read/write方法都是异步的,完成后会主动调用回调函数。在JDK1.7中,这部分内容被称作NIO.2,主要在Java.nio.channels包下增加了下面四个异步通道:
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
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
AsynchronousFileChannel
AsynchronousDatagramChannel
Comments NOTHING